IM体育

  •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罗必良:农业新质生产力如何落地

    2024-11-29 来源: 《农业行业观察》
    【字号: 分享

      作者:罗必良  华南农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农业农村政策与改革创新实验室主任,广东经济学会会长

      一、农业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标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出的当代先进生产力,是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核在于,以农业科技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主线,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等手段,提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和资本等农业要素优化组合而形成的全要素生产率,旨在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由量变到质变,加快推进农业深度转型升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目标定位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建设农业强国,必须锚定几个基本目标:一是生产能力的大幅增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着力促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的大幅增强,夯实农业作为产品供给的重要功能。二是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新品种、新型农业机械、新型土壤改良剂、新型肥料、新农(兽)药、新型农艺技术等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以及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的推广应用,是改善农业生产效率的核心。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着力促进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的大幅提升,进一步激发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潜力。三是生产效益的大幅增加。利用新技术,创新新模式,发展新业态,深度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与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以提高生产效益为核心,着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农村文明进步的大幅跃升。

      三、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重点

      当前,我国农业仍然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等突出问题,要使我国进入全球农业强国第一方阵,必须突破禀赋约束走农业绿色高效发展之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稳定农产品安全供给,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发展,以新质生产力服务农业强国建设目标。一是面向全球未来农业产业高地,实施“未来农业科技行动计划”。超前部署规划一批未来农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合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制造、数字农业、绿色低碳农业、细胞农业、医学农业等前沿领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原创价值高、重大突破明显、产业引领性强的世界级成果,抢占世界未来农业高科技阵地与产业高地,夯实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的引领作用。二是面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施“农业新兴产业科技行动计划”。加速培育壮大生物种业、智能农机、农业数据产业、生物饲料、生物肥药、农业疫苗、新型食品等农业新兴产业集群,逐步构建形成“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特色优质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三是面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态势,实施“农业数字化生产力行动计划”。重点部署现代数字种业发展工程、畜禽养殖管理智能化工程、渔业智能化工程、智慧农机发展工程、病虫疫情防控治理智能化工程、面源污染监测与防控数字化工程、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与质量安全监管数字化工程。四是面向农业绿色发展战略布局,实施“绿色低碳农业发展科技行动计划”。加强农业节能、节水、节肥、节药等技术研发,重点部署耕地保护、地力提升、盐碱地利用、海洋农业、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低碳循环农业、有机农业、气候智慧型农业、农业生物安全等科技领域,加快提升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科技水平,促进发展农业绿色生产力。五是面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全面振兴科技行动计划”。树立大国土观、大食物观和大农业观,既要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减轻耕地在传统粮食生产中的生态压力,又要引领农科新兴产业、新兴业态的培育与发展,并进一步延伸到营养健康、医学和公共卫生、生态文明、农业文化等新领域与新业态,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与全面推进振兴战略紧密衔接起来。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博彩app 皇冠体育 太阳城app 皇冠体育 Ladbrokes立博官网 澳门新葡京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