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1251项业务实现“码上办”助力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为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点,区政数局在“码”上着力攻坚,依托“增城e政务”小程序,持续拓展电子证照应用场景,创新推出政务服务“码上办”,办事过程涉及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不动产权证、营业执照等234种电子证照对接的1251个政务服务事项,市民群众通过手机亮证、扫码、授权,后台自动关联调用个人和法人证照,实现亮码免证办事,打造“无证、无卡”的智慧政务新模式,为数字政府改革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助推增城区营商环境出新出彩。
一、部署应用,实现公共服务“一码搞定”
(一)智能关联“一码亮证”。依托“增城e政务”小程序,借助“人脸识别+可信认证”技术,研发上线“一码通办”版块,办事人通过“粤信签”授权登录,即可根据电子证照数据库信息自动识别绑定关联证照,实现身份证、户口簿、 结婚证、居住证等234种电子证照“示码亮证”代替“实体卡证”。
(二)政务事项“一码通办”。企业和群众可通过“增城e政务”小程序生成集个人、法人信息于一体的电子证照授权码,在业务办理过程中,申请人通过出示移动端的“证照核验码”发起用证授权,窗口工作人员即可扫码调取申请人授权的关联证照,推动业务表单“少填写”、证照材料“免提交”,实现业务申办和审批“双减负”。
(三)场景应用“一码拓展”。通过构建“一码通行”服务模式,为市民群众提供亮码办事、证明核验、委托用证等一站式服务。市民只需通过亮码扫码即可无感完成身份认证、电子证照调取、在线核验等操作,实现业务办理“一码通办、一码核验”。同时支持企业和群众将自己的电子证照授权委托给代办人使用,方便企业和群众不在现场也能委托他人“亮证”办事。
二、归集数据,推动电子证照共享互用
(一)打造共享应用平台。在全省率先启动电子证照库建设,实现全区234种电子证照100%完成历史存量转化,100%即时签发、100%共享应用,证照签发总量达500万张,调用量达10.7万次,有效推动全区电子证照数据归集和互认互用,打造资源集成一体化的证照共享应用服务平台。
(二)推广用码对接应用。依托区政务信息共享平台、电子证照系统的数据资源与能力,以数字身份认证和区块链技术为支撑,通过规范接口标准、应用标准及相关标准,加快实现与区内各类业务系统的对接,为覆盖工作、生活等各类应用场景提供集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等为一体的便捷服务。
(三)赋能“码上服务”价值。大力拓展“一码通行”应用场景,推动政务服务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打造市民、企业、政府三位一体的数字服务供给体系,实现公共服务从“大厅办”“窗口办”向“网上办”“指尖办”的转变,致力构建“无证、无卡”的智慧政务新模式,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难点,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规范使用,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一)筑牢安全防线。进一步加强电子证照签发、归集、储存和应用等各环节安全管理,严格做到安全防护、追踪溯源和精准授权,加强对电子证照持证主体和用证人员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做到依法规保护数据,按规范调用推送,保障用户隐私。
(二)规范调用流程。通过完善“一码通办”二维码自动刷新、人脸识别等功能建设,严格规范电子证照调用流程,确保企业和群众轻松安全完成智能亮证、委托用证和证照核验等应用操作,保护申请人信息安全。
(三)全程精准监管。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采取身份认证、存取访问控制、信息审计跟踪等手段,对电子证照进行全程精准监管,实现电子证照调用及授权全过程记录、防篡改、可追溯,全程操作有迹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