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树上“荔枝”红!增城启动“双微”行动为群众办实事
“改造厕所”“残障人士,希望拥有一台电风扇”,“我是一名学生,希望拥有一套童话书籍”,“曾中风身体不灵便,希望有人帮忙打扫家里卫生”,“希望拥有一个新书包”……
4月25日,在广州市增城区儿童公园的广场上,“群众微心愿树”下,一个个荔枝造型的心愿牌上,写满了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微心愿,旁边的电子屏幕上,群众微心愿内容和认领人及联系方式滚动播放,增城区党组织、党员为群众办实事“双微”行动正式启动。
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双微”行动也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注入强劲的内生动力。
“双微”即民生微项目和群众微心愿,主要包括物资帮扶、便民服务、公益发展三大类。增城区委组织部部长祁森林表示,“双微”行动将通过一系列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有力举措,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基层一线。
筑牢初心使命,推动微心愿认领热
“我要认领这个微心愿!”“这个我擅长,我可以帮他。”……“双微”行动现场,“群众微心愿树”下人头攒动。
增城区党组织、党员积极认领来自困难群众的微心愿,庄严地在荔枝造型的心愿牌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联系电话,为有需求的群众排忧解难、送上温暖。
一本书、一双鞋、一次陪伴、一次看望、一次政策解读、一场法律援助……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心愿,都是身边的困难群众梦寐以求的向往和期待。
一个个微心愿被点亮,一颗颗群众的心被温暖。据增城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心愿有的是来自困难家庭的孩子,有的是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有的是年老体衰的孤寡老人,每一个小小心愿的背后都包含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在活动现场,“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增城区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图片展”也在同步举行,吸引了不少党员群众驻足。
今年以来,增城区紧扣“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和六个方面重点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引导全增城区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检验的标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又走心。
增城区人民检察院的杨思诗为残疾人士捐赠了一台电风扇,她认为,随着党史学习教育地深入推进,她更加明白党员与群众的鱼水之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群众排忧解难,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所在,也是守初心担使命的具体行动
“在八小时工作之外,我积极参与防疫抗疫、垃圾分类等活动,做好每一件民生实事。”她说。
服务就在“家门口”,落实落细民生实事
增城儿童公园广场上,两列红色帐篷一字排开,荔城街,增城区卫生健康局,增城区应急管理局,增城区教育局,增城区志愿者协会等22个政府职能部门、协会等在现场设置便民服务展位,展开现场服务。增城区美容美发协会更是搬出凳子、罩衣、剪刀等工具,为群众提供现场免费理发服务。
“微”并不是无足轻重,而是指关注度高、受惠面广,贴近基层、贴近生活的惠民项目,是指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或合理诉求。
“群众对更舒适、更安心、更幸福生活的渴望,就是党员们为之努力的方向。”荔城街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党员干部们走在前列,做好表率,借“双微”行动联系人民群众,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到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之中,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贴身又贴心的服务。
增城区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利用各种创新方式,积极拓展丰富“民生微项目”实现形式及途径,带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承接“民生微项目”,凝聚起推动“双微”行动的强大合力,切实提升民生质量、增进民生福祉。
一个个暖心微项目,凝聚起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庞大力量,为建设宜业宜居宜养宜游优质生活圈和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提供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因为设施陈旧,资金缺乏,“水浸黑点”是荔城街凤凰社区居民长久以来的心病,多次“微改造”也没能彻底根除。荔城街凤凰社区书记邓沛丹介绍,此次借助“双微”行动的力量,增城区联合水利部门、街道办等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决心彻底解决影响民生的老问题,目前正在有序推进中。
一份份沉甸甸的爱心回应着一个个殷切的盼望。
把温暖传递到有需要的群体,增城区启动“双微”行动努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