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全区新增就业8.87万人建设宜业增城 写好民生答卷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脉动,一头连着万家灯火。“十四五”期间,我区将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力建设人人兴业乐业的宜业增城。
五年来,全区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近8.87万人,促进创业人数超1.35万人次,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446场,提供空岗近47.5万个,促进超3.7万人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产业赋能 拓宽就业“活水源头”
稳定的就业岗位,离不开产业的坚实支撑。近年来,我区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致力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形成以就业服务产业、产业带动就业的格局。
仙村镇上境村的蜕变就是其中一个生动例子。村里昔日的低效工业园,通过改造转型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智造示范基地。项目投产后,已吸引72家企业进驻,预计年产值可达83.4亿元,创造超过5000个就业岗位,成为产业升级带动就业增长的鲜活样本。
创业也是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我区连续举办三届的“增创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吸引参赛项目超过650个,获胜团队除获得创业大礼包外,还享有政策支持、融资支持、培育孵化、展示交流、创业补贴扶持等配套服务,全力支持创新创业。目前,全区已建成9家创业孵化基地,累计进驻企业1209家,带动就业超1.1万人,形成“孵化一个项目、带动一批就业”的良性循环。
“十四五”期间,我区还先后推出“乡村振兴+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计划、高校毕业生“留下来”就业工程等专项政策,累计发放各类就业创业类补贴近8.7亿元,惠及近5.86万家次用人单位和32.87万人次劳动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近2.89亿元,为企业纾困、为劳动者赋能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真金白银的支持、真心实意的服务,惠企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全力推动就业岗位扩容提质。
服务升级 打造“家门口”的就业圈
今年荔枝季,荔城街零工市场举办“与‘荔’同行·助农增收”专场招聘会,首次针对荔枝产业链开发专项就业服务,8家涉农企业提供了荔枝采摘工、分拣工、包装工等岗位,既缓解了农忙季“用工荒”问题,又为待业群体创造“家门口就业”机会。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就业方式多元化趋势,近年来,我区着力推动就业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因地制宜布局就业服务站点,构建起更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
目前,全区13个镇街建成就业驿站39个,把就业指导、岗位推荐等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其中,石滩镇豪园第二社区就业驿站、增城区职大教育就业驿站(新塘镇卫山社区)等特色站点,通过精准化服务,成为服务群众的“暖心驿站”。
与此同时,我区合理布局零工服务站点,建成全市首个乡村零工市场,全新打造增城区示范性零工市场,逐步建立起零工服务资源库。“十四五”期间,全区累计开展“灵活就业”专场招聘会30余场,服务企业超900家、灵活就业人员超4000人。
“大数据+铁脚板”,让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广覆盖”“精准达”。线下,建立区级就业服务指导员、街道社区就业服务专员、企业联络员组成的“三员队伍”,动态收集企业岗位需求和求职信息。线上,打造以“增城就业”微信公众号和“增城招聘易”微信小程序为核心的智能化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各类就业岗位直达快达。
“十四五”期间,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我区累计开展各类招聘会446场,服务企业近1.48万家次,提供空岗信息47.5万个,成功促进3.7万人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重点帮扶 兜牢民生就业底线
9月23日,北京交通大学,“百万英才汇南粤”秋季大型招聘会现场人潮涌动,我区组织逾百家企事业单位提供超2000个岗位,主动上门邀约优秀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
重点群体稳,则就业大局稳。我区不断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以鼓励成长成才为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契机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以促进再就业为目标帮扶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全力保持重点群体就业稳定。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区持续深化“政-校-行-企”协同机制,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人一档”“一生一策”的“13311”式精准服务。实施“留下来”就业创业工程,通过校企对接、政策宣讲与校园招聘等多渠道服务,吸引更多青年人才留增发展。“十四五”期间,累计发布就业见习岗位超3800个;开展面向高校毕业生群体的线上线下招聘活动近70场,参加企业超4700家次,达成就业意向近3万人次。
针对对农村劳动力,我区创新性推出“乡村振兴+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计划”,实施“清零”“增量”“展翅”等五大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已有125家零转移就业家庭实现“清零”,463名农村劳动力“增量”就业,923名农村劳动力实现技能提升“展翅”。 “十四五”期间,全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超4万人次,成功扶持创建广州创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创建农村电商基层示范站,带动农村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
此外,我区积极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对接工作,举办省内外对口劳务帮扶专场招聘会20余场,吸引450余家企业入场,为求职者提供超35000个就业岗位,推动近1.8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超920名脱贫人口转移就业。通过“点对点”等劳务协作方式,批量组织劳动力来增城区就业,有力保障区内企业用工,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人力资源支撑。
技能提质,端稳就业“金饭碗”
在促进就业数量的同时,增城区更加注重就业质量的提升。
“十四五”期间,我区持续擦亮“三项工程”就业品牌,完成“南粤家政”培训近1.6万人次,“粤菜师傅”超8500人次。打造一站式“增城妈妈”家政服务,培训“增城妈妈”近5000人,发放上岗证超1000人。目前,全区已建成“增城妈妈”家政服务区级示范中心1个、镇街示范点13个、村居服务站13个。
在广州市第六届“南粤家政”羊城行动技能竞赛中,我区荣获保育师项目二等奖1名,优胜奖2名,育婴员项目三等奖1名,创下历史最佳成绩。
石滩镇羊城家政基层示范站负责人罗敏珊作为“增城妈妈”家政服务品牌形象代言人,参评全国第三届“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被省厅推荐为全省15个劳务品牌代言之一报人社部参评。
政校企研融合也在不断深化。广州科教城产教合作联盟汇聚73家重点企业、25家职业技工院校、26家科研及人力资源机构。2024年举办产教合作交流活动13场,初步达成56个校企合作意向。成功开设订单班8个,定向培养技能人才226人。
增芯、博创等重点企业开设冠名班,学生毕业后实习平均工资6000元/月,三个月转正后平均7000元/月,远高于一般劳动者。
从产业园区的技术工人,到乡村振兴的创业先锋;从持证上岗的“增城妈妈”,到跨区就业的务工人员……每一个稳定就业的身影,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幸福期盼。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新起点上,我区将紧紧抓住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持续健全就业工作体系,优化就业服务供给,为人民建好宜业增城,全力以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粤公网安备 44011802000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