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以法治动能托举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正式施行,为学前教育注入法治灵魂。我区紧扣2025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学前有法、善育有规”主题,以法治为纲、以儿童为本、以创新为翼,全力构建“普惠优质、安全温暖”的学前教育生态。从城乡资源扩容到教师专业赋能,从安全底线筑牢到科学保教深耕,增城正书写法治护航童年的时代答卷。
普惠扩容:
法治保障“家门口的优质园”
为进一步提高普及普惠水平,我区先后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扩大教育资源供给,夯实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在“小区配建公办园+民转公”组合拳下,2025年,通过开办小区配建公办幼儿园2所,新增公办学位710个;“民转公”幼儿园4所,新增公办学位1630个,普惠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得到极大扩充。实现全区儿童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保持在100%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61.69%,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89.63%,普惠园覆盖率近86%,惠及全区近7万名幼儿。
同时,我区不断加大财政投入,通过制定《广州市增城区普惠性幼儿园生均定额配套补助实施办法》《广州市增城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扶持和管理工作细则》,建立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拨款制度,保障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正常运转和稳定发展,完善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修订《广州市增城区幼儿园保教费补助实施办法》,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困难群体的投入与资助力度,不断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根据《广州市幼儿园生均定额补助实施办法(修订)》要求,落实市区两级经费保障,2025年春季学期两级财政共投入约1.24亿元,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职工工资待遇水平和幼儿园保教质量水平,促进全区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
安全固本:
法治织密“成长防护网”
我区通过落实幼儿园安全监管责任联动机制,明确教育、公安、生态环境、交通、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应急等部门对幼儿园园所、食品、卫生、校车、消防等各方面的安全监管责任,除此之外,联动多部门建立“五维安全防控体系”,包括:准入筛查、日常巡查、应急演练、家园联防、心理监测等。
对民办幼儿园审批严格执行“先证后照”制度,完善年检制度。严格执行教职工背景筛查与健康年检,建立幼儿园的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制度,常态化开展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工作,形成区级督导评估报告,同时配足配齐教师。目前,全区幼儿园班额普遍达标。
值得一提的是,我区在建立健全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定期注册制度上,全面落实幼儿园教师持教师资格证上岗制度,落实幼儿园(含民办)园长、教师定期培训和全员轮训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幼儿园建立师德教育、考评、奖惩机制。
教师赋能:
法治激活“专业成长引擎”
近年来,我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稳中求进,紧紧围绕教研工作计划,构建“教学研训评一体化”培养链,助力幼儿园教师成长专业化、引领幼儿园课程建设特色化、推动幼儿园教学管理精细化、加速幼儿园团队建设体系化、引导幼儿园保教工作科学化。
在教研方面,以研促教,分层配齐教研队伍,夯实教研力量。选拔增城区学前教育教研员、特约教研员,增加镇街幼教业务员,成立五大领域八大学科中心组,创建男幼师联盟、信息化小组、教研组长教研中心组、幼小衔接工作小组等特色教研组,逐步完善教研机制,形成合力。在培训方面,以训促学,积极做好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
科学保教:
法治滋养“童年生命之光”
为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我区印发了《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积极做好小学、幼儿园常态化联合教研机制,建立小学与幼儿园全覆盖结对关系。为提高相对薄弱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我区制定并下发了《增城区学前教育结对帮扶活动工作方案》,9所示范帮扶园与28所各镇街相对薄弱园建立帮扶关系,以入园指导、线上线下示范性教学等灵活多样的帮扶形式,促进共同提高。我区依托区第一幼儿园为带动园开展广东省首批高质量幼儿园共同体培育工作,新塘镇及仙村镇开展学前教育乡镇一体化资源管理中心项目,在全区范围内示范引领、组团发展,实现优质资源有效共享。
从普惠资源“扩容量”到保教质量“提内涵”,从安全底线“筑根基”到教师成长“增动能”,我区以法治思维破题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托举起幼儿的童梦之光。未来,我区将持续深化学前教育法实践,让法治灯塔照亮每一段童年旅程,以“善育有规”的增城实践,为教育强国筑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