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体育平台 版权所有
- 主办:IM体育办公室
- IM体育试玩
- 承办:IM体育
- 粤ICP备18013952号-1
- 网站标识码4401830036
-
粤公网安备 44011802000181号
记者日前获悉,增城区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服务产业项目提质增效为重要着力点,针对产业项目筹建过程中的新问题、新场景、新需求,再次优化升级“全生命周期服务”筹建机制,至3.0版本,创新推出七大方面24条提质增效举措。通过前置要素保障、升级审批流程、优化水电气配套、推行柔性化纠纷处置等多维度改革,全方位压缩项目筹建周期、提升企业申办体验、降低企业成本,全力构建“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的一流营商环境新格局。
前置要素保障
夯实“拿地即开工”基础
聚焦企业对项目地块的关切,增城区全面推行“要素先行、净地出让”,保障产业地块“拿地即可开工”。
一方面,实行地块“净地出让”标准化管理。明确原则上不向企业提供自土地摘地后2个月内不具备动工条件的地块,从源头上避免因地块要素保障不完善而延误开工的情况。
另一方面,前移要素保障介入节点。将要素保障视为项目开工的“第一道工序”,精心谋划项目推荐选址,全面摸排地块土方平整量、地上地下附着物(含管线)迁改所需时间、临时水电接驳点位置以及通行道路等关键信息,提前研判潜在堵点,按“一宗一策”原则制定预案,确保项目“无障碍”落地。
此外,在工期推进上,拟出让地块所在镇街及相关要素保障单位结合挂牌计划、《增城区产业项目通用交地标准(试行)》及“要素保障四同步”要求,倒排时间节点加快推进要素保障工程,确保要素保障与项目开工“双同步”。
升级审批流程
打造项目推进“高速通道”
围绕企业加快项目审批实际需求,增城区推出“极简审批”组合拳,用政府内部流程的“加法”换取企业办事的“减法”,推动项目驶入“无感审批、有感提速”的快车道。
具体包括支持建筑单体的宿舍部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缴交采取承诺制,企业无需在项目前期一次性缴纳全部费用,而是可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在承诺时间内完成缴费,减轻资金压力;优化延长施工作业时间证明办理程序,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意见转为内部流程,优化企业“无感”申报体验,让企业能更灵活安排施工,提高效率。增城区还创新推行“验登合一”,已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且未设定权利负担的工业仓储建筑,在不涉及分割销售、共有面积分摊的条件下,项目竣工并取得联合测绘成果后,可合并办理建设工程联合验收、土地核验及不动产登记,实现“竣工即交证”。
今年以来,增城区已成功指导华楷、东富海项目通过承诺制缴交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协助五羊城、乐丰商业中心项目以新流程快速取得夜间施工相关证明,广州为一光电公司通过“验登合一”实现快速拿证,进一步压缩了项目筹建周期。
优化水电气配套
压减项目筹建“配套成本”
水电气等配套要素是产业项目筹建运行的“血液”和“动力”。增城区聚焦水电气配套要素服务优化,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贴心呵护”。
其中,在用电报装方面,创新推出“共建开关房”“临永结合”“临电联办”等便利措施。“共建开关房”支持用电量较少且地块相邻的产业项目,通过多方共担开关房建设费用降低成本;“临永结合”将临时用电与永久用电申报流程整合为“一套资料”,减少重复申报;“临电联办”倡导用电需求时间相近的多家企业“一次申请、联合办理”,帮助企业节省用电办理时间、降低报装成本。
今年以来,青春、德之胜、春光项目通过“临电联办”办理临电接入,特拓、恒升吉项目通过“共建开关房”,有效节省时间和成本。
推行柔性执法
构筑企业投资“暖心环境”
增城区坚持从企业实际出发,倡导柔性执法理念,优化纠纷处置方式,为项目筹建“松绑减负”,营造和谐发展的“软环境”。
在执法理念上倡导容错纠错机制,更加注重与企业贴心交流,及时掌握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轻微违规行为,给予一定纠错机会,通过教育指导、加强服务等,帮助企业及时整改,从源头上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为确保和谐施工,增城区整合多部门资源,支持快速调处总包纠纷,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总包纠纷问题提供办事指引;落实非警务分流处置机制,严处封门堵路等行为,确保矛盾纠纷处置在早,化解在小。
在成本管控上,进一步为企业“松绑”。不对工业项目装配式建筑及新能源应用的比例、公共设施配建等作强制性要求,降低企业前期建设成本;对受市场波动影响履约困难的企业,依法延长开竣工期限并暂缓违约金计收,以政策弹性化解企业资金压力。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政府对企业的关心和支持,进一步巩固和维护了企业投资兴业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