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执行《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有关要求,近日,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增城区分局编制的《增城区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图则》(以下简称《图则》)获增城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复。
增城区现有71处传统风貌建筑涉及11个镇(街),呈现局部集聚、点多面广的空间分布特征。建筑类型以本土传统文化遗存的民居、祠堂、家塾、门楼居多,另有体现宗教文化遗存的寺庙道观,体现红色文化遗存的纪念碑等类型,均承载着增城区历史文化记忆。一是坚持“保护优先”,量身定制保护要求。《图则》以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可操作性为工作原则,采用无人机拍照、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详尽调查和价值评估,根据不同建筑类型和特点,对每处传统风貌建筑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确定价值要素,“一栋一策”“一栋一图”量身定制保护规划。二是探索“活化利用”,鼓励建筑合理改造。在不影响结构安全及核心价值要素情况下,鼓励采用“绣花”功夫、“微改造”等方式有机更新,适当添加展示、阅览、戏曲表演等文化活动功能,明确保护要求、合理利用建议、禁止使用功能等,充分利用传统建筑空间,提升传统风貌建筑文化效益。三是成为“法定依据”,方便后续规划管理。《图则》是实施《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的关键步骤,目标是将增城区传统风貌建筑纳入统一规划管理,为保护责任人在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方面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以促进传统风貌建筑的科学修复和持续发展。
下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增城区分局将会同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和各属地镇街,共同做好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工作,充分用好用活《图则》,助力增城区在传承城市文化和保护历史风貌方面取得更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