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善治・暖邻”特色品牌推进过程中,增城区委社会工作部始终坚持“小切口、大治理”思路,立足职能定位强化跟踪指导,推动各项措施在基层落地生根。而志愿服务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为“善治・暖邻”特色品牌注入了鲜活动力。
近年来荔城街锦绣社区以实际行动,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将志愿服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各环节.通过一系列接地气、有温度的实践,让“善治・暖邻”的种子在社区沃土中茁壮成长。让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成为连接党群的暖心纽带。
建强组织体系 夯实志愿服务根基
锦绣社区坚持推深做实网格化管理,吸纳小区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物业公司党员等多元力量担任楼栋长,将1253名党员纳入3个网格党支部、86个网格楼栋党小组,构建起“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责任区”的四级联动体系。深化运用“党建+志愿服务”模式,整合辖区资源力量,动员社区干部、党员、群众、物业管理公司、商户五方力量共同组建“锦绣五彩”志愿服务队。常态化组织党员志愿者、“社区合伙人”、群众参与社区宣传教育、交通安全劝导、人居环境整治、矛盾调解、邻里互助等志愿服务。同时,线上建立全覆盖的楼栋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宣传政策、发布消息、收集民意,实现服务随时响应、随时到位。2025年以来,锦绣社区由党建引领的志愿服务活动共开展42场,1957人次参与。
党群同心发力 民生难题巧破解
近段时间,锦绣社区公园碧道旁绿植疯长,枝蔓遮挡居民出行和散步路径,还易滋生蚊虫。社区党组织及时号召,各方力量迅速响应。党员志愿者率先行动,以两人为一小组,每小组主动认领20米路段,约定每月定期利用周末或工作之余对负责区域开展精细化养护,确保枝蔓不遮挡路径、环境保持整洁。与此同时,西堤义工队志愿者也主动加入,自发形成定期修剪机制,每月固定时间携带工具对公共区域疯长绿植集中修剪。周边居民被热忱感染,协助清理断枝落叶、搬运垃圾,形成协作有序的服务氛围。今年以来,这项由党员志愿者率先发起的道路养护行动已开展7场,发动134名志愿者、带动58名群众参与,累计完成公园碧道绿化修剪维护共500米,曾经拥堵的碧道重新畅通整洁,成为居民出行、散步休闲的舒心廊道,诠释了党群同心、合力攻坚的深厚力量。
社区公共篮球场因长期高频使用和设施老化,出现篮板开裂、篮圈变形等安全隐患,应急维修未能根治问题。社区迅速组织党员志愿者和篮球爱好者商讨方案,确定“党员带头倡议+商家优惠支持+球友自愿募捐”的筹资模式,由社区统筹升级改造。短短半天,24名党员志愿者和篮球爱好者踊跃捐款,迅速筹齐资金;合作体育商家安排专业人员加急施工,让篮球场尽快恢复使用。同时,篮球爱好者在党员志愿者带动下,自发组成公园养护维护志愿服务队,对篮球场及周边公共设施定期维护,持续改善篮球场环境。现修缮一新的篮球场成为居民运动热门场所,既消除了安全隐患,更凸显了党员先锋带头、商家让利支持、居民积极参与的共建共治温暖力量,让“善治・暖邻”在民生服务中落地见效。
党建引领聚力 多维服务惠民生
锦绣社区党委依托社区邻里活动中心,牵头整合辖区特色资源力量,联合多方志愿服务力量参与管理运营。在社区党委统筹下,退休志愿者组织邻里街坊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家庭教育志愿者定期举办公益课堂、亲子活动,青年志愿者利用周末协助中心运营、宣传政策,让邻里活动中心成为集学习辅导、亲子互动、邻里交流于一体的温情空间,为社区邻里和睦、共治共享添一份舒心与暖意。
锦绣社区党委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积极引导志愿者主动担当,鼓励他们深入群众发现需求。志愿者在负责社区邻里活动中心日常维护的同时,每月还定期开展磨刀、清洗风扇等微实事志愿服务活动,从细微处着手把贴心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让群众生活小难题得到及时解决。为拓宽服务路径、凝聚共建合力,社区党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行“社区合伙人”模式,与辖区社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引导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社区建设。如在党组织推动下设置的户外饮水贩卖机,由社会企业承担相关费用,其经营收益反哺公园管护,既满足了居民户外饮水需求,又通过公益反哺机制保障了公共设施长效运维,实现公益与效益良性循环,让党建引领下的志愿服务与公益精神延伸至更广阔的社会协作领域。
锦绣社区的实践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志愿服务始终是串联其中的关键纽带,让“善治・暖邻”既有制度保障的力度又有人间温情的温度。区委社会工作部将继续秉持“善治・暖邻”特色品牌理念,以更精准的指导、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