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全局 把握重点 全面完成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挂绿湖亲水广场效果图。
——叶牛平在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上讲话摘要
中共增城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于昨日召开。IM体育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增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叶牛平在会上讲话,总结2011年全市经济工作,部署2012年全市经济工作。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工业总产值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5%。
今年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
一要积极对接国家、省和广州市有关部门,尽快完成穗莞深城际轨道、广州地铁13号线、21号线及交通枢纽中心的立项和规划设计工作;二要抓紧推动广惠高速公路西延接上华南快速路的工程建设,力争两年内实现广惠高速西延线顺利通车,解决荔城中心城区到广州中心城区直达快速通行问题。三要积极配合推动花莞高速、北三环二期、增从高速惠州段等高快速路建设。要推动增从高速增城段年内通车,加快广河、增从等高快速路8个出入口建设工程和广园东与香山大道出入口改造工程,形成便捷的高快速路网。四要同步启动内部路网建设,完成小正公路、派正公路、朱宁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完善各镇街与高速公路的道路连接;加快广汕公路增江段、107国道新塘段和新新公路标准化改造工程,完成增城大桥、东湖周边道路、新城区一环路、二环路等市域道路工程建设,推进市域公交站点、站亭优化设置,打造便捷优美的交通环境。五要对接国家、省、市发改部门,积极推进广汕高速铁路、广深铁路货运外绕线、广州地铁6号线外延线、16号线和广深铁路和谐号停靠增城新塘的立项和规划等工作。
二、推进城市发展和园区发展平台建设,不断增强发展承载力
一要以产业园区载体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以开发区核心区为龙头的“一区多园”建设。增江高新技术产业园、石滩镇荔三公路产业带要以北汽集团华南生产基地为龙头,加强园区的整体规划和区域联动,加快土地报批、整合使用,加快对现有闲置用地、低效企业的优化提升,加快形成工业发展新的平台、新的增长极。要把石滩研发创意产业园纳入新城区开发规划,对接路网和环境景观,把广本研发中心、广东省技工教育示范基地项目作为增城新城市中心教育、研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落实园区高压线迁改、供电、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园区整体开发建设条件,保障项目加快推进。二要以城市载体建设带动城市整体改造升级。新塘镇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以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引领城市更新改造。要深化2.7平方公里的广州东部(新塘)交通枢纽高端商务区的规划研究,整合新新公路城市产业发展规划、新塘城区的“三旧”改造规划,为建设新塘“东江新城”确定规划框架和年度目标任务,当前要着力完善交通枢纽核心区征地拆迁安置方案、抓好安置区建设、工厂搬迁置换等工作,在确保穗莞深城际轨道和地铁13号线建设的同时,同步整合土地储备,规划开发经营项目。要加快白江村、群星村等旧村社用地的“三旧”改造工作,形成整体开发再造新塘的大格局。增城新城市中心要按照建设广州东部城市副中心的要求,加紧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完成挂绿湖区整体建设,塑造花城、绿城、水城风貌,加紧土地征收储备出让,打造生态休闲高端产业。石滩、中新、朱村等镇(街)要以对接规划、提升功能为抓手,充分运用空间和土地资源,为迎接新一轮发展创造条件。三要以生态产业载体建设增强后发地区绿色经济发展能力。围绕打造17.5平方公里集多元化酒店群、综合服务区、旅游景区、康体运动休闲区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功能区,加快白水寨生态休闲度假区建设,加快形成生态休闲产业集群。
三、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提升地区综合发展实力
一要突出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广汽本田增城工厂24万辆整车产能提升和第三工厂建设,促进北汽集团华南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和投产;以两家整车生产企业为龙头,配套引进和加快一批零部件企业建设;当前要加快推进广汽本田研发中心、广汽零部件系统企业以及日立汽车系统等一批骨干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高端装备制造、LED、太阳能光伏、新型电子信息、电子商务以及现代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确保广州晶正鑫光电有限公司LED外延片芯片、江铜铜材、科利亚现代农业装备、中电热电联产工程等25个已动工项目年内顺利投产;促进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太阳能电池项目、广州通用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能光伏基片生产项目、阿里巴巴华南物联网运营中心项目、中金数据华南数据中心、珠江钢琴等18个已签约落户项目加快动工。继续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形成主导产业项目开工一批、落户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局面。二要围绕城市转型升级和城市发展平台积极培育总部经济、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鼓励工业资本、技术资本、地产资本等各类资本的融合,为推动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支撑。鼓励市内金融机构做大做强,支持国内外实力雄厚的金融企业在增城设立机构,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机构。三要进一步推动生态旅游和现代都市农业融合发展。集中抓好白水寨、小楼人家、湖心岛三大核心景区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督促和服务好一批高档酒店群建设,扶持发展一批星级农家乐,增强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影响力。强化“米袋子”、“菜篮子”产品生产,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等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新培育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增城十宝”建立农产品专卖店,发展“农超对接”等农产品直销形式;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四要帮助现有企业做强做大。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行业比较优势的扩产增产、扩能增税产业项目和企业,集中优势资源扶持培育企业做强做大。推动和帮助博创机械、鑫源恒业等企业加快上市步伐,通过强化服务,帮助企业在增城不断发展壮大。
四、统筹城乡一体化进程,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坚持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坚持城乡一体发展,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推动城乡建设现代化、管理精细化,营造优美生态环境,建设适宜创业安居的美丽城乡。一要建设以花城绿城水城为特色的现代田园城市。抓好广惠高速、广河高速、增莞深高速公路增城段生态景观林带和增江岸线生态景观、东江西岸景观规划建;加快7000亩挂绿湖湿地公园建;建立丰产林退出机制,推进北部生态区商品林调整为生态公益林工作。二要加强城乡环境整治。健全“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建立完善“固定清扫+流动保洁”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建;强化空气、水等环境治理,实施增江河24小时水质监测,促进流域联动保;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采石行;持续整治城乡“六乱”。三要启动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分类制定村社发展规划,以泥砖房分类改造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培育产业,实现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四要加快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按照保持集体资产安全与完整、保证参股村民合法权益、保证农村和谐稳定的原则,公平公正公开详细明确股权设置及收益分;全面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林地、宅基地和承包地确权登记发证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平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和集体林权“四权”合法流;深化“村账镇(街)代理”和财务公开工作,推行“社账镇(街)代理”和农村大额用款审批制度,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五、加强和改进社会服务管理,形成共建共享的发展合力
一要加快新塘镇行政区划调整。构建新塘城区、永宁片区、仙村片区管理架构,整合配备社会服务管理资源,推动资源下沉、重心下移,延伸服务管理职能,形成市镇合力服务管理,群众就近受益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局面。公安部门要进一步整合辅警、治安联防资源,加强对基层治安力量的统一管理、统一指挥,规范开展治安防;综合执法部门要进一步形成合力,明确职责,严格执法,扩大社会管控的防护面。二要强化村居服务管理功能。完善社区运作机制,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建立“社工+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扩大社区服务覆盖;建立和推动村级社会组织管理,让村级组织成为党的政策的坚定执行者,村级事务的忠实管理者,村级经济发展的领头人。三要强化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积极落实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制度,创造条件,让外来务工人员融入社区、融入企业、融入城市、共同发展。四要积极开展“三打两建”活动。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商业贿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体系,净化市场环境。五要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多发性犯罪,确保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好转,提高群众安全感。六要加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健全矛盾排查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全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七要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八要加强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监管。大力开展农产品、加工食品、流通领域食品、餐饮、药品等关系人身健康安全方面的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整治、规范养猪场,严厉打击生产、销售潲水油等违法行为,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九要突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打好人口计生工作翻身仗。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更给力
一要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保障扶贫、开发脱贫、自立解困”的工作思路,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扶贫工作目标,把发展生态产业作为农民长效脱贫的主要途径,创造条件让农民在发展生态产业中实现增收致;完善北部镇村、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功能和产业承载力,在全面完成73个镇村项目建设基础上,规划建设一批新的名镇名村项目,增强扶贫开发造血功;完善民政、养老、医疗、教育、就业、住房“六大保障”,切实保障“底线民生”,帮助贫困户加快解困,全力确保年内全市户、镇、村实现全面脱贫目标。二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学前教育发展、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年度目标,严格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措施,切实把优质资源转化为优质教育。三要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推进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四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新农保、新农合等社会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农村合作医疗二次补偿机制,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五要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六要大力促进就业,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免费培训力度,强化就业服务。七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筹办有影响力的文化节庆和品牌体育赛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