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增城区纪委监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集中整治工作,将监督“探头”对准群众“急难愁盼”,通过精准监督、全程护航、多方联动,推动解决了一批困扰群众多年的民生难题。从私搭乱建的“顽疾”整治,到长者饭堂的“热乎饭”飘香,再到“断头路”变通途,全区纪检监察机关以强有力的监督执纪问责,把群众的“呼声”变成“掌声”,让民生福祉更有质感、治理效能更显温度。
啃下“硬骨头” 以钉钉子精神破解历史遗留难题
“没想到困扰我们快十年的‘心病’终于解决了!现在屋后干干净净,再也不用担心安全隐患,晚上睡觉都踏实多了。”站在荔湖城湾岸坊一街的整洁空地上,居民李叔难掩激动。这片曾被私搭棚架、乱围铁网、散养家禽占据的区域,如今土地平整、视野开阔,而这一切的改变,源于永宁街纪工委一场持续5个月的精准攻坚。
2024年10月,永宁街纪工委接到群众信访,反映荔湖城湾岸坊一街几处房屋后存在多处私搭乱建问题,不仅影响居住环境,更暗藏安全风险。信访件背后,是一段复杂的历史:2011年该区域曾发生人工湿地沼气中毒事故,遗留的安全隐患让居民对湿地周边心存顾虑;而物业管理权限模糊、多年形成的管理盲区,又让违规搭建问题逐渐“坐大”,成为居民眼中谁都管不了的“硬骨头”。
“群众的诉求就是监督的方向,再难啃的骨头也要啃下来!”增城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层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往往是检验监督效能的“试金石”。接到线索后,区纪委监委指导永宁街纪工委打破“一转了之”的惯性思维,成立由纪工委书记挂帅的专项工作组,以“一线工作法”撕开问题突破口。
工作组通过实地勘察摸清“家底”,调阅近2年相关投诉工单梳理症结,牵头召开多部门协调会研究解决方案。“不能简单拆了了事,要既除隐患又顺民心。”基于此,工作组推动实施分类整治策略——对停用湿地,督促物业聘请专业机构做安全评估,保留必要防护设施消除居民恐慌;对违规搭建,组织力量集中拆除,同步开展土地平整。
整改过程中,纪工委既当监督员又做协调员,3次组织现场办公,盯着施工队拆除棚架、清理杂物;协调城管、环保部门上门普法,让违建户从抵触变配合。2025年3月,历时5个月的整治画上句号,这块“硬骨头”被彻底啃下。
办好“小食堂” 让“舌尖上的幸福”温暖夕阳红
“罗姨,今天的清蒸鱼很嫩,多盛点!”中午11点,宁西街南樵社区长者饭堂里,工作人员正热情地为老人打餐。68岁的罗姨端着餐盘,和老姐妹们围坐一桌,边吃边聊,笑声不断。这个约300平方米的食堂,窗明几净,保温餐台上的清蒸鱼、炒时蔬、冬瓜汤冒着热气,成为老人们口中“比家里还贴心”的好去处。
在此之前,“吃饭难”还是南樵社区不少老人的烦心事。独居的张叔曾坦言:“年纪大了,买菜做饭力不从心,有时煮一顿吃两顿,冷饭冷菜是常事。”这一民生痛点,被宁西街纪工委纳入“民生监督清单”。
“养老问题是民生大事,助餐服务不能等、不能拖。”宁西街纪工委以“监督推动+全程护航”模式,推动长者饭堂从“纸上规划”变为“落地实景”。前期,督促社区摸排老人饮食习惯、特殊需求,形成“低盐低糖、软嫩易嚼”的菜单标准;中期,紧盯场地改造、设备采购等环节,推动落实专项经费,确保后厨消毒设备、无障碍通道等设施齐全;后期,对食材采购、卫生状况等开展“飞行检查”,防止出现“价高质次”问题。
2025年2月,长者饭堂正式运营,每天早上10时开放,收费标准按照不同类别从1元到5元不等,居住在附近的60岁以上老人可以持老人卡到长者饭堂打卡吃饭。对于一些80岁及以上的长者或行动不便的长者,经过送餐资格评估后,将提供送餐入户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就餐“急难愁盼”问题。
“以前一个人吃饭像完成任务,现在和老伙计们一起,吃得香、聊得欢,这日子才有滋味!”罗姨的话道出了许多老人的心声。
打通“断头路” 用“连心路”架起党群“连心桥”
“以前出门要绕路,遇到下雨天更是泥泞难行。现在这条路通了,不用绕路,太方便了!”看着通园中路东三巷崭新的柏油马路,居民王先生忍不住点赞。这条道路,作为连接主干道与居民区的关键路段,曾是周边居民的“堵心事”,被称为“肠梗阻”路。
群众的“痛点”,就是监督的“焦点”。区纪委监委在开展民生领域专项监督时,收到群众关于“断头路”的集中反映,随即启动提级督办机制,由区纪委副书记牵头,督促荔城街纪工委成立专项工作组,限期推动问题解决。
“修路不仅是‘修路面’,更是‘修民心’,必须把好事办实。”荔城街纪工委以“监督撬动资源整合”为思路,打出一套“组合拳”。面对资金、资源难题,一方面督促富鹏社区党总支扛起主体责任,梳理辖区资源;另一方面主动对接区市场监督所富鹏所党支部、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等单位,争取资金支持。在纪工委的监督保障下,社区还发动爱心企业认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争取到广州市长泽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无偿提供专业施工支持。
围绕施工事宜的难点堵点,荔城街纪工委主动列席社区议事会,邀请住户代表、施工方、社区干部围坐协商,最终确定施工方案,最大限度上既保障施工进度,又打消居民顾虑。施工期间,纪工委每周跟进项目进度,对资金拨付、工程质量等关键节点开展监督,防止出现“跑冒滴漏”问题。
2025年7月,历时1个月的道路工程终于竣工。昔日坑洼的土路变成了平整的柏油路,两侧路灯、排水设施一应俱全。更贴心的是,纪工委还推动社区在路口增设了减速带和警示牌,保障居民出行安全。
从“断头路”到“连心路”,变化的不仅是出行体验,更是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度。增城区纪委监委以此为契机,不断完善民生领域监督机制,让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的每个角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回应群众期盼,让惠民初心在街巷间落地生根。
民生监督永远在路上。增城区纪委监委将持续把监督融入基层治理各环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紧盯群众“急难愁盼”,用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让群众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正风反腐就在眼前,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幸福增城提供坚强纪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