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三向发力建机制提效能
近年来,区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通过强组织、优队伍、抓业务、建机制,推动人民调解基础更加坚实、人民调解组织更加有力、人民调解队伍更加壮大、人民调解质效提档升级。注重发挥人民调解在基层治理,化解矛盾纠纷的主力,从三方面发力,建机制提效能调解“烦”人琐事,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一是构建多层次一体化“防护网”。以《构建高质量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14条举措为重要抓手,聚焦旧改项目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等矛盾多发和重点工作领域,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推进城中村改造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成立。2025年以来全区新增律师调解工作室、行业性专业性、社区人民调解组织7个,指导成立明德民商事调解中心。目前,人民调解委员会累计440个,实现镇街、村(社区)全覆盖。建成牛仔服装、民宿、木业、房地产、高校职(技)校等行业专业调解组织36个,干警和律师调解工作室10个,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8个,形成横向联动、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体系。
二是筑牢多元解纷“共治墙”。贯彻实施《广州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与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区人社局等部门建立联调联动制度3个,形成梯次递进的多元解纷工作机制。目前,通过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刑事调解、劳动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诉讼等其他纠纷解决方式衔接,已成功化解矛盾案件56宗。
三是架起基层解纷“高速路”。各基层司法所创设性推行“所所共建”“庭所共建”“四级七天”矛盾纠纷分级调处等机制,建立“法治门诊”轮值制,打造驻法庭调解工作站、“仙姑之桥”人民调解品牌,实行“调解优先介入、诉讼后置保障”分层分流模式,围绕农村地区常见多发的婚姻家庭、邻里关系、房屋土地、欠资欠薪等矛盾纠纷,依法及时就地解纠。上半年调解矛盾纠纷案件405件,涉案总金额2533.08万元。其中涉合同、涉劳动争议、涉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分别占比20.99%、19.0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