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司法局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2021年以来,区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立足“一个统筹、四大职能”,积极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现将我局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强化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全面提升法治意识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把牢法治政府工作方向,全面落实“首题必政治”常态化学习制度,开展党组理论学习55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进一步筑牢政治忠诚,纯洁政法队伍。
(二)坚持服务大局,切实扛牢疫情防控政治责任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要求,升级窗口部门及办公场所防控措施,加强对律师行业从业人员、人民调解员的督促提醒以及“两类人员”监管及疫苗接种工作,实现应种尽种。大力支援基层抗疫,组成一支30人的党员突击队两次到中新镇协助完成3.2万人的核酸检测。做好疫情防控督导工作,到各镇街、村(社区)开展督导100多次。强化法治保障,文件流转实行“24小时待命,1小时签收文件,两小时办结”的战时机制。利用《看法说法》《法治之窗》、微信群、LED屏、宣传栏等载体加强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宣传。
(三)坚持统筹协调,提升全面依法治区水平
召开依法治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2021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要点,明确全年具体任务。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组织区委组织部等16个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开展述法。组织开展“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会议和领导干部法制专题培训。开展国家宪法日系列宣传活动。指导推动派潭镇成功创建广州市法治示范镇。稳步推进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组织各部门开展跟班学习和执法培训,保障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顺利开展。组织做好法治广州建设考评迎检工作,增城区在2020年度法治广州建设考评中全市排名第4名,比2019年度排名进步一位。持续开展“法律七进”,开展了宪法、安全生产、乡村振兴、环境保护、民法等主题法治宣传活动143场,覆盖各类群体33.7万多人,派发各类宣传资料4.7万多份;制作《看法说法》法制栏目33期,《法治之窗》专刊19期,发送普法短信7.6万条,结合宣传主题批量更换宣传栏4批次。深化青少年普法工作,制作13套法治宣传展板在全区学校进行巡回展览。加强法治阵地建设,建成派潭法治广场、派潭邓村法治宣传长廊,目前正在推进宁西法治公园建设。民主法治示范创建取得新进展,增江街大埔围村、仙村镇碧潭村和中新镇濠迳村经过省、市的验收,成功创建为2021年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四)坚持依法行政,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稳步前进
落实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制定本年度《IM体育试玩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和听证事项目录》。当好区政府的法律顾问和参谋助手,1-11月共审查重大决策事项和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书201件次,出具各类法制审查意见945件,有效防范行政行为的法律风险。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共审查规范性文件33份。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动态管理,共组织执法资格考试217人次,办理行政执法证件申领326人次及注销332人次。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现一级政府保留一个复议机关的改革任务。出台行政复议便民措施,在各镇街设立行政复议案件受理点,拓宽行政复议的申请渠道。截至11月30日,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354宗,同比增长89.3%。做好以区政府为被申请人的行政复议案件的答复工作,以及以区政府为被告的诉讼案件的应诉工作。
(五)坚持服务为本,夯实公共法律服务的基层基础
整合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治宣传、行政复议等职能,建成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依托司法所建成13个镇街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以村居(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阵地,建成357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形成了区、镇、村三级公共法律网络。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举办 “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您的心愿·我的志愿”“我为群众办实事”“关爱来穗人员” 等活动7场,截至11月底,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241件,其中刑事案件876件,民事案件365件。提供法律咨询解答1425多人次,签注认罪认罚具决书共1783人次、法律帮助共1771人次。全面推进“一所一品牌”建设,推出了13个司法所品牌项目。深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截至11月底,法律顾问律师共提供服务总数6179(件/次),有效推进基层治理。提升公证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公证办理“最多跑一次”服务,一般公证事项3日内出证,截至11月底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共6107件。
(六)夯实维稳基础,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方面,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组织各司法所开展日常滚动排查和专项排查活动,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与区人民法院、区人社局、与区公安分局、区信访局建立了区级层面的衔接机制,与区人民法院共同印发《增城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工作机制》,在区人民法院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指导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成立全区首家校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指导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目前全区共建立调委会404个,人民调解员2033人。截至11月底,共调解矛盾纠纷案件总数为2126件(其中5人以上群体纠纷33宗),涉及当事人数3817人,调解成功2121宗,调解成功率为99.76%。大力开展调解宣传,在全区统一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定分止争暖人心”人民调解宣传活动92场。大力推进乡贤调解室建设,今年新建成乡贤调解室82个
另一方面,全面深化社区矫正工作。推进“法治社矫”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成立区级社区矫正委员会。推进“廉洁社矫”建设,加强社区矫正执法队伍业务培训和作风警示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全面筑牢思想防线。推进“平安社矫”建设,开展社区矫正“减、假、暂”案件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和2018年以来重点案件排查工作。推进“智慧矫正”建设,推广使用“穗智矫”和“穗矫易”管理平台,采取微信小程序定位及部分符合佩戴电子定位手环相结合的信息化核查手段,实现对全区社区矫正对象动态监管。加快推进“智慧矫正中心”试点建设,启动建设频督察系统和数据研判分析系统。截至11月底,共接收社区矫正对象639人,期满解矫474人,在册社区矫正对象580人。全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坚守廉洁自律、严格执法、全面落实社区矫正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职责,办理完成社会调查88件、执行地变更核查55件,办理限制出入境报备639人、远程会见1447人,再犯罪率控制在0.2%以下,实现社区矫正持续安全稳定。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2021年,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机制有待完善、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有待优化、法治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等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统筹依法治区工作。落实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度。继续完善综合行政执法协调机制,确保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接得住、接得稳、接得好”。做好2021年度法治广州建设迎检工作。二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重大行政决策法制审核,防范法律风险。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深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庭审机制,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化常态化。三是大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优化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深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实现应援尽援。四是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五是大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针对年终岁末农民工讨薪多发等情况,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进一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特殊人群管理,推进“智慧矫正中心”示范点建设。六是大力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打造司法行政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