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体育

  •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党建+文化”引领!增城这个古庙即将大变身

    2022-05-05 来源: 区文化馆
    【字号: 分享

      仙村镇西南村内的包相古庙,又叫包公庙,始建于前清道光丙申年(公元1836年),历经三次重修,现存建筑重修于公元2000年,庙宇建筑和庙前小广场占地面积共1200多平方米。 

      据传,在一次发洪水的过程中,西南何氏族人看见一尊不知从何处漂来的包公像绕着村子打转,始终没有跟随水流漂走,族人们纷纷称奇,便把水中的包公像打捞起来焚香拜祭一番。等洪水退去以后,西南村人专门建起一座“包相古庙”,把来自祖籍的包拯供奉起来,自此村中就有了包公庙。

      包公庙在珠三角一带较为少见,庙内供奉有包公神像,庙的大门两边刻有西南村清代文人何宝锷所作对联

      “沙溪重启宇正喜兆民有赖俎豆馨香

      宋室颂阎罗方信铁面无私权奸敛迹”


    图片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新时代理解与认同乡土文化、尊重和热爱乡土文化,不仅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必要前提。

      西南村以“党建+文化”引领,通过挖掘村内传统“包相古庙”这一独特的乡土文化元素,结合包拯至孝至善、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的人物特点,充分融入党建、法治文化,打造别具一格的党群教育阵地。

      一方面通过挖掘、保护和弘扬民间文化,依托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接地气的文化载体,记录村庄变革、乡土文化、民俗风情。

      另一方面让村民了解包公庙过往变迁,拓展党组织活动和党员、群众教育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提升村民德育教育,激活基层党建活力。

      西南党建阵地将以包公结合何氏家训,以“忠、孝、廉”为主题来建设,细分为法治园、初心园、清廉园和德孝园。目前,该方案已完成初步设计。

      西南村党支部,将整合本土阵地资源,把“包相古庙”打造成党员群众的“阵地堡垒”,乡土文化的“心灵港湾”,服务党群的“温馨家园”丰富党群文化生活,合力构建西南村乡村治理新格局。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澳门银河网上赌场 威尼斯人博彩 2026世界杯投注 博彩平台 世界杯下注 沙巴官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