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体育

简体 繁体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 > 就业创业 > 监测统计

2019年上半年增城区企业用工定点监测数据分析报告

2019-08-28   来源: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字号

  为全面准确了解广州市增城区整体就业形势,实时监测企业用工情况,进一步扩大就业监测范围,提高监测质量,广州市增城区就业服务中心委托广州市增城区劳动保障职业培训学校对140家企业,开展企业用工监测工作。本报告通过对系统填报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按照系统申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最终根据整理的数据信息和组织填报数据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做综合性总结。

  一、样本企业基本情况

  2019年上半年,定点监测企业的样本量为140家。

  (一)产业分布

  2019年定点监测样本企业中,第二产业的样本企业最多,其次是第三产业,没有第一产业。2019年前两季度,第二产业的样本企业占比均高于第三产业的样本企业占比,两个季度第二产业占比均高于或等于55%。各产业分布的企业样本符合广州市企业用工定点监测工作的要求。(见表1.1)

  表1.1:2019年上本年样本企业产业分布

产业

季度

季度

第二产业

55%

57.14%

第三产业

45%

42.86%

合计

百分比

100%

100%

企业个数(个)

140

140

  (二)行业分布

  上半年监测的样本企业中制造业样本企业最多。从样本企业的行业来看,制造业企业的占比均超过49%,占比最高;其次是房地产业,占比超22%;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位居第三、四、五。总体来看,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教育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占比最低,约为1.43%(见表1.2)。

  表1.2:2019年全年样本企业行业分布

行业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43

1.43

房地产业

22.86

21.43

建筑业

5

7.14

教育

1.43

1.43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43

1.43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43

2.14

批发和零售业

5.71

5.71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86

2.86

制造业

49.29

49.29

住宿和餐饮业

4.29

3.5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29

3.57

合计

100

100

  二、样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员工流动情况

  (一)生产经营情况

  2019年上半年大部分企业的经营状况正常。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样本企业对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给予正面评价,约90%的样本企业认为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良好”或“正常”,约10%的样本企业认为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见表2.1)

  表2.1:2019年上半年样本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生产经营状况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困难

10

9.29

良好

23.57

30.71

正常

66.43

60

合计

百分比

100

100

企业个数(个)

140

140

  (二)员工流动情况

  2019年上半年增城区样本企业员工的平均流失率为10.06%,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行业的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根据企业流失人数、在岗总人数计算样本企业的人员流失率。2019年前两个季度,样本企业的人员流失率分别为14.56%和5.55%,两个季度平均为10.06%。

  样本企业中,各行业不同季度间人员流失情况变动较大:2019年第一季度,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人员流失率均超过25%;制造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均超过13%。

  2019年上半年,以下几个行业人员平均流失率较高: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3个行业的季度平均人员流失率均高于15%(见表2.2)

  表2.2:2019年上半年样本企业分行业人员季度平均流失率

行业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两季度平均

制造业

17.02

8.68

12.85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4.48

1.52

3

建筑业

4.01

0.84

2.43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30

7.69

18.85

批发和零售业

10.41

5.40

15.81

住宿和餐饮业

13.39

13.51

13.45

房地产业

13.86

15.85

14.8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5.95

4.72

15.34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3.81

2.86

8.34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6.29

9.09

12.68

教育

10.98

1.35

6.17

合计平均

14.56

5.55

10.06

  从样本企业每季度新招和流失人员数来看,1季度新招人数与流失人数差距较大,2季度新招人数与流失人数比较接近。1季度的流失人数比新招人数多4598人,2季度流失人数比新招人数少334人。(见表2.3)

  从新招和流失人员的类别来看,两季度普工均占了绝大多数;技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差距不大。从样本企业各类新招人员占该类别职工人数的比例来看,普工的流动性最大:新招的普工占普工总人数的比例在10%左右,新招普工占招聘总人数超80%,普工流失人数占流失总人数超80%。

  两季度各类新招人员占该类别职工人数的比例有所不同,1季度中普工人新招人数占人员总的比例高于10%,其余三类人员新招人数占各自人员总数的比例均等于或低于4.5%,2季度中普工人新招人数占人员总数的比例约等于10%,其余三类新招人数占人员总数的比例均等于或低于5.2%。(见表2.4)

  表2.3:2019年上半年样本企业人员流动情况

人员流动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本季度新招人数

3412

100

3302

100

#普工

2806

82.2

2694

81.6

技工

152

4.5

188

5.7

专业技术人员

94

2.8

288

8.7

管理人员

360

10.5

132

4.0

本季度流失人数

8010

100

3636

100

#普工

6780

84.6

2942

80.9

技工

474

5.9

236

6.5

专业技术人员

152

1.9

268

7.4

管理人员

604

7.5

190

5.2

  表2.4:2019年上半年各类新招人员占该类别职工人数的比例

工种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全部在岗人员

7.9

7.2

普工

10.6

9.9

技工

3.4

2.8

专业技术人员

2.3

5.2

管理人员

4.5

2.1

  2019年上半年流失人数多于新招人数。经了解,许多企业是因为经营困难或行业淡旺季较明显,导致企业用人有所缩紧;有部分企业由于环保等原因,将部分生产车间迁移,导致企业用人有所减少;也有部分企业是因为进行了产业升级,引入了智能化生产工艺,从而减少人员需求。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不管是新招人员还是流失人员,超过80%都集中在普工,另外三类人员比例差距较小。针对新招和流失不均衡问题,许多企业反应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严重缺失,所以我们应该营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进入增城区就业,帮助企业缓解人才缺乏的问题。

  三、样本企业的员工结构情况

  (一)人员规模分布

  样本企业中在岗职工人数为10-49人的企业最多;在岗职工人数为100-499人的企业位居第二位;在岗职工人数为50-99人的企业位居第三位;在岗职工人数为500-999人及1000人以上的企业最少。其中样本企业中在岗职工人数为10-49人的企业占比约35%,50-99人的企业占比约20%,100-499人的企业占比约24.3%,而最少的在岗职工人数为500-999人及1000人以上的企业占比两季均不超过5%。(见表3.1)

  表3.1:2019年上半年样本企业人员规模分布

人员规模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10人以下

13.6

12.1

1049

34.3

36.4

5099

20

19.3

100499

24.3

24.3

500999

5

2.9

1000人及以上

2.9

5

合计

百分比

100

100

企业个数

140

140

  (二)员工的户籍结构

  从样本企业员工的户籍结构来看,异地务工人员多于本市户籍人员。从户籍来看,外省人员平均占比约为42%;本市人员占比大于外省人员。调查数据显示,进入增城区就业的异地务工人员规模较大(占样本企业全部人员的比例的六成左右),增城区对外来劳动者的吸引力较大,估计这一比例在2019年下半年将不会出现太大变化。(见表3.2)

  表3.2:2019年前两个季度样本企业员工户籍结构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37.2

45.5

本省外市

18.3

14.4

   

44.5

40.1

  分行业看,样本企业中教育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房地产业均以本市人员为主,占比均超过50%;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外省人员为主,占比超过44%。调查数据显示,除了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本市人员比例较低之外,其它行业本市人员占比均比较高,尤其在教育业,本市人员占比超9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本市人员占比超过80%。但从整体上看,所有行业本市人员占比比较高。(见表3.3)

  表3.3:2019年前两个季度样本企业分行业员工户籍结构

行业

本市

本省外市

外省

合计

制造业

37.1

13.1

49.8

100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77.4

13.2

9.4

100

建筑业

49.9

23.9

26.2

10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76.2

6.2

17.6

100

批发和零售业

39.2

28.3

32.5

100

住宿和餐饮业

35.4

20.5

44.1

100

房地产业

52.2

26.3

21.5

10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3.8

6.1

10.1

10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55.5

25.3

19.2

100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67.6

11.4

21

100

教育

97.3

2.7

0

100

合计平均

61.1

16.1

22.8

100

  四、样本企业的岗位就业情况

  (一)各类岗位在岗职工人数

  普工在和工种中人数最多。2019年前两个季度,样本企业在岗职工总人数分别为2.15万和2.29万人。其中普工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最高,各季度的占比均在59%以上;管理人员的人数排在第二,两个季度的平均占比大约为15%;技工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占比比较接近,约为12%。从整体上看,2019年前两个季度,普工、技工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岗职工数第二季度均比第一季度高,但是管理人员却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见表4.1)

  表4.1:2019年上半年样本企业分岗位员工数量及比例

岗位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普工

13205

61.5

13576

59.4

技工

2215

10.3

3332

14.6

专业技术人员

2041

9.5

3215

14.1

管理人员

4023

18.7

2746

12

合计

21484

100

22869

100

  (二)分行业在岗职工人数

  在样本企业中,制造业的在职员工数量最多。2019年前两个季度制造业在岗职工人数占样本企业职工人数的比例均在65%以上,在岗职工人数远多于其他行业;建筑业的在岗职工人数两季度差距较大,第一季度占比为5.8%,第二季度占比为21.6%。

  从整体数据上看,2019年上半年除了建筑业,其余各行业在岗职工数量变化不大。(见表4.2)

  表4.2:2019年上半年样本企业分行业员工数量及比例

行业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制造业

16513

76.9

14911

65.2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92

0.9

194

0.8

建筑业

1244

5.8

4949

21.6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1

0.1

24

0.1

批发和零售业

654

3

665

2.9

住宿和餐饮业

983

4.6

544

2.4

房地产业

1486

6.9

1088

4.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97

0.5

101

0.4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51

0.7

150

0.7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70

0.3

170

0.7

教育

73

0.3

73

0.3

合计

21484

100

22869

100

  (三)分行业分岗位人员情况

  样本企业中,不同行业的企业,其员工岗位分布存在差异。超过一半的行业的人员都以普工为主:在调查涉及的11个行业中,有6个行业的样本企业人员的岗位以普工为主,普工所占比例高于其他3类岗位,其中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三个行业的样本企业,其员工中59%以上的为普工。建筑业是技工人员占比高于其他岗位人员的行业,建筑业技工的占比超过37%。(见表4.3)

  表4.3:2019年上半年样本企业分行业员工岗位结构

行业

普工

技工

专业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

合计

制造业

67.1

8.0

8.8

16.1

100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5

51

34.5

13

100

建筑业

34.2

37.8

15.6

12.4

100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9.5

0

61.9

28.6

100

批发和零售业

59.5

9.2

8.1

23.2

100

住宿和餐饮业

59.9

3.9

5.0

31.2

100

房地产业

36.7

12.7

11.9

38.7

10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2.3

5.2

15.4

37.1

10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9.9

6.6

6.0

67.5

100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44.3

22.9

17.1

15.7

100

教育

97.3

0

2.7

0

100

合计平均

42.9

14.3

17

25.8

100

  (四)各岗位员工的户籍分布

  各类岗位中,普工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以外省居多,2019年上半年平均占比分别为48%和42.7%;技工主要以本市人员为主,占比约为45.4%;管理人员以本市为主,占比约48.6%。另外,2019年上半年,本市在岗职工在普工、技工、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上的占比分别是40%、45.4%、32.5%和48.6%。(见表4.4)

  表4.4:2019年上半年样本企业不同岗位员工户籍分布

岗位

户籍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两季平均

普工

本市

35.6

44.4

40

本省外市

14.8

9.1

12

外省

49.6

46.5

48

合计

100

100

100

技工

本市

32.3

58.4

45.4

本省外市

27.7

21.3

24.5

外省

40

20.3

30.1

合计

100

100

100

专业技术人员

本市

37.8

27.2

32.5

本省外市

20.6

29

24.8

外省

41.6

43.8

42.7

合计

100

100

100

管理

人员

本市

44.5

52.6

48.6

本省外市

23.2

17.1

20.1

外省

32.3

30.3

31.3

合计

100

100

100

  五、样本企业的工资水平

  分岗位来看,样本企业中普工的工资最低。从2019年第一季度的监测数据来看,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高于专业技术人员,技工的工资水平居于第三位,普工的工资水平最低。(见表5.1)

  表5.1:2019年上半年样本企业分岗位工资水平

岗位

月工资中位数

的平均值

月工资平均数

的平均值

1季度

2季度

1季度

2季度

普工

3485.69

3590.74

3339.67

3501.27

技工

4716.06

4081.34

4144.84

4161.09

专业技术人员

5368.22

5043.39

5181.44

5102.08

管理人员

5990.59

6545.32

5952.87

6190.13

  注意:技工、专业技术人员两类岗位月平均工资平均数的平均值是根据其分项的数值计算的,普工和管理人员的则是根据样本企业填写的数据直接计算的。

  按行业进行工资水平的分析,教育业、住宿和餐饮业工资水平均低于3500元,尤其是教育业,上半年平均月工资约2561.81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工资水平最高,上半年平均月工资约7982.68元。

  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受到行业特征、行业发展阶段、行业整体盈利水平、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行业的从业人员供需关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该项调查中,通过开会、电话咨询、走访等方式进行抽样了解,与工资相关的数据填报,受到系统填报项目及填报人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尤其是许多公司岗位众多,例如同样是普工岗位也存在不同的工资标准,填报人往往主观性取大概值,导致数据的客观性并不高。因此,工资相关的数据并不能够完全满足相关的分析需求。(见表5.2)

  表5.2:2019年各季度样本企业分行业工资水平

行业

月平均工资的平均值

两季度平均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制造业

4370.31

4156.34

4263.33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8059.20

7906.36

7982.68

建筑业

4268.89

3886.67

4077.78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4012.5

4580.13

4296.34

批发和零售业

4700.87

4650.30

4675.59

住宿和餐饮业

3545

3420.99

3483

房地产业

6021.15

5927.78

5974.4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902.31

4256.83

5079.57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3400

3918.89

3659.45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3760.26

4786.47

4273.37

教育

2565.74

2557.87

2561.81

合计平均

4600.57

4549.88

4575.23

  六、综合性总结

  根据2019年上半年样本企业定点监测数据结果,目前我区劳动力市场主要情况如下:

  (一)部分岗位人员流失率较高,招聘又存在较大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新招人员和流失人员中普工均占了绝大多数,普工的流失人数占企业流失总人数的80%以上。与此同时,样本企业表示普工是招聘存在困难的主要工种。普工在企业中的稳定性值得引起关注。

  (二)相当部分企业存在招聘人员困难和用工缺口。根据调查结果,部分企业给出的用工条件与劳动者不断提升的就业预期存在一定的错位,相当部分企业认为应聘者对薪水要求过高是招聘难的最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劳动者流动性过大特别是普工流动性高,和企业稳定用工需求不适应,放大了企业的用工困难。

  根据监测情况,一是我区将继续优化样本监测数据,更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全区用工情况。二是加速人力资源网络市场建设,搭建微信求职招聘平台,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作用,畅通应届高校毕业生等主要群体求职择业渠道及企业招聘渠道,破解用工难题。三是继续提高各项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保证劳动力市场的稳定。

博彩平台 皇冠体育 十大正规买球app 2026世界杯投注 十大正规买球网站 世界杯十大买球平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