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人老一辈的农耕回忆——“悯农”农具展于增城区博物馆免费展出
李绅(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悯农》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后人更是以此诗为鉴,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赞赏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时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
增城地处南粤腹地,物产丰美,农耕活动历史悠久。早在六千多年前,已有先人从事农耕活动,增城荔枝、丝苗、西山乌榄、水兰白蔗、密石大红柿、派潭凉粉草等等,传统农耕业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增城人民,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时代科技的进步,
机械化生产逐渐取代了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
具有浓厚农耕文化色彩的
“老家伙”——传统农耕工具,
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不知道你孩提时,
还有没有对这些农具有一丝丝的回忆?
2018年11月起,由增城博物馆主办的“悯农”农耕文化农具展在增城城市馆一楼的临展厅免费开展。
展览将持续到11月30日,
欢迎市民前往免费参观。
本次农耕农具展主要分为植物栽培(耕作、种植)和动物饲养(养殖)两大类。传统农具有就地取材,轻巧灵便,一具多用,适用性广等特点。古代传说最先出现的农具是耒耜。农具是历史上发明创制,承袭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泛称。
展览地点
增城城市馆(博物馆)
一楼临展厅
展览时间
即日起到11月30日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
(16:30停止进馆)逢周一闭馆。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展览免费!
展览免费!!
展览免费!!!
想要一睹农耕文化的朋友立刻出发吧!